
孔門「四科十哲」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言語:指外交辭令,使命應對而言。
文學:指詩書禮樂、典章制度而言。
語譯:孔子說:「以前跟從我在陳蔡共過患難的學生,現在都不在門下了。」在德行方面,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言語方面,好的有:宰我、子貢。在政事方面,好的有:冉有、子路。在文學方面,好的有:子游、子夏。
科別
|
姓名
|
字號
|
重要事跡
|
德行
|
*顏回
|
子淵
(顏淵)
|
△顏淵生活貧苦卻不改其樂,孔子讚其(安貧樂道 )。
△孔子稱讚顏淵的好學德行表現在不遷怒,不貳過。
△顏淵短命早逝,孔子悲呼:「天喪予(天要亡我)!」
|
閔損
|
子騫
|
二十四孝之一。孔子讚其孝順:「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騫真孝順呀,別人對他的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都沒有異議)。」
|
冉耕
|
伯牛
|
冉伯牛生病,孔子去探視他,大呼:「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思是德行這麼好的人,怎麼會生這樣的病!
|
冉雍
|
仲弓
|
孔子曾說其可任諸侯。並以「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稱其德行。(這是以牛生子比喻父賤而子賢。)
|
言語
|
*宰予
|
子我
(宰我)
|
△宰我晝寢,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
△宰我的言行讓孔子從「聽其言而信其行(聽一個人的話便相信他的品行)」的態度轉變成「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一個人的話還要觀察他的品行作為)」,並勉勵宰我要言行一致。
|
*端木賜
|
子貢
|
△子貢為一位商人。
△子貢善於方人(批評別人)。
△子貢善於用言語提問,能舉一反三。孔子讚:「告諸往而知來者。」
|
政事
|
冉求
|
子有
|
△孔子認為「求也藝(多才能)」,可以管理政事,又說:「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邑長、家臣)。」
△為季氏家臣時搜括財富,孔子說可「鳴鼓而攻之(聲討其罪)。」
|
*仲由
|
子路
季路
|
△子路勇於力行,性格豪爽。
△子路有「片言折獄(判決案件)」的明斷力。
△子路有「無宿諾(指急於履行承諾)」的篤信之德。
△孔子擔心「由也喭(魯莽)」,「不得其死然(不得善終)」。
|
文學
|
言偃
|
子游
|
△子游為武城宰時,孔子聽到弦歌的聲音,開玩笑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回答:「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
→指子游能行聖人治民之道以教民。
|
卜商
|
子夏
|
△子夏好學,時常溫故知新,曾說:「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夏1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夏教人務本重實,為學重在做人。認為一個人能敬重賢人,盡心竭力事奉父母、君王,對朋友信實,雖說自己不曾學,他卻認為已經學習過了。
△傳承儒家學術經典,對後世影響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