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5901879.jpg

演講觀察心得:史書美〈華語語系台灣與帝國間性〉(地點:清華大學南大校區)

吳匡泰

  

  本次演講〈華語語系台灣與帝國間性〉,聚焦於「華語語系」Sinophone一詞的理論內涵——即史書美近年的研究成果《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並以之審視台灣乃至東南亞的殖民地經驗。所謂「帝國間性」即於時間/空間之上連續不斷的殖民狀態,夾處於強權帝國之際的台灣與東南亞,便難以逃脫如此宰制的命運。

 

  史書美開宗明義道,她要批判的——即是以西方世界為中心的「世界性」,實則忽略了少數族群及其文化歷史的發聲位置,因此,被客體化、邊陲化與排擠於「世界性」之外的少數族群,就更有了找回自身話語權的迫切性。「華語語系」Sinophone所關注的,即是「位處民族國家地緣政治以及霸權生產邊陲的華語系文化,其焦點放置在中國的內部殖民與從中國移民至各地區形成的華語語系社群」[1],換言之,史書美不只批判的是以西方世界為中心的世界性,更批判了中國中心主義甚至是任何中心主義,將眼光投射於處於弱勢、少數乃至是失聲的華語語系文化及文本。

 

  「定居殖民」是理解「華語語系」Sinophone的重要概念。以台灣與新加坡為例,所謂「定居殖民」即是從中國來的移民,在當地組成了多數人口,進而聚集成華語語系社群;然而,站在原住民角度而言,移民來的漢人應視為「定居殖民者」,而非被迫離鄉的「離散主體」。於此,定居殖民與殖民主義,就有了意義上的明顯區隔——殖民主義以去殖民為目標,定居殖民則是一種不會結束的結構性殖民狀態。

 

  史書美認為,台灣要抵抗被國際邊緣化的命運,就得放回至「東南亞」的論述脈絡。二戰以後,「東南亞」一詞的出現,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指涉,而是帶有政治意涵及其殖民地的歷史背景。這也是推翻漢人本位的第一步:長年以來,台灣為漢人所定居殖民,為漢人中心所主宰支配,而台灣原住民族卻苦無解除殖民的一日——事實上,台灣原住民族源於南島語系,諸如海南、越南南部、菲律賓、馬來群島等地,無論在語言、考古與歷史方面,都與東南亞諸地原住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

 

  若是將台灣納入東南亞範疇中,會對以英、法為中心的後殖民論述有什麼挑戰?史書美指出,歐洲在東南亞殖民了好幾世紀,卻長期忽略了東南亞的殖民歷史。例如,民族主義學者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想像的共同體》,即是東南亞研究被邊緣化的特殊「反例」:雖為學院邊緣化的東南亞研究,卻廣受學院所推崇。如此以西歐中心主義所支配的後殖民論述,實則充滿了盲點。史書美亦指出了後殖民論述當中的誤解——歐洲與本土的「混雜」——並非是歐洲人來到東南亞後才有的現象。早在歐洲列強殖民侵略之前,東南亞各地即有各種語言、血統及文化的混種,像是海峽華人「峇峇」、「娘惹」(Baba Nyonya)。此外,史書美提及了東南亞各地的排華史,無不與歐洲殖民主的排華政策有關,致使華人族群在東南亞亦有被打壓的族裔問題。

 

  史書美的「華語語系」(Sinophone)關注的對象即是「海外華人」——然而,史書美首要反對的正是這種「海外」一詞,所謂有「外」就有「內」,以中華民族為本位的「海內」,正是海外華人的最終依歸;繼而大張「反離散」之旗幟,認為以「離散」一詞描述散落在各地的華人並不恰當。因為「海外華人」、「離散華人」諸詞,皆指向了中國中心主義。

 

  「反離散」正是「華語語系」(Sinophone)的核心觀念。史書美指出所謂「離散」實有「時限性」,例如,美國移民第一代也許尚有英國認同,然而歷經了世代交替,當代美國人並不會說自己是離散英國人了。於此,離散作為一種價值判斷,一方面指向了非我族類的血統論,甚至是文化保守主義,另一方面,也阻礙了人人在地化的可能性。每個人都有成為在地人的權益,這也是華語語系的在地關懷。

 

  若將台灣納入東南亞脈絡,甚至是放入華語語系論的話,則更能體現出台灣歷史文化的複雜性與獨特性,而不至被大中國論述所收編。史書美指出,近年來中國之崛起連帶使華語成為強勢語言,據統計,全球目前約有四分之一人口使用華語。於是,各種論述難以抗拒的、逐漸向中國中心靠攏,而台灣又該如何保有自身主體及話語權,與之對話甚至是抗衡?

 

  我認為,史書美的華語語系(Sinophone)研究論,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認識論。放置於台灣而言,華語語系不只批判了對岸的大中國論述,同時也批判了台灣本土的漢人中心主義——身為漢人而慣以漢人中心思考的我們——在思考著被民族主義壓迫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正壓迫著更少數、更弱勢的族群呢?這亦是史書美強調的「多維度批評」,要不斷審視的即是這種結構性問題。近年來,原住民族、新移民議題逐漸浮上檯面,我們就不能再以單一視野看待台灣社會,進而忽略了族群之間、甚至是族群內部的複雜性,否則,台灣社會就只是徒有其表的民主自由,可謂「少數服從多數」的不公不義。

 

[1] 史書美《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台北:聯經,2017年),頁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ang K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